当前位置在:
佛山雷州商会“雷州学堂”第四周第一天的课
来源: | 作者:佛山市雷州商会 | 发布时间: 2019-01-27 | 210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上午课程:杨健老师的初高中历史衔接知识点拨

 

杨老师首先跟孩子们分享初高中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

产生原因的初步分析:

1,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使同学思维产生断层。

2,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究的转变使学习方法的衔接出现拐点。

3,初中与高中历史课程的“脱节”。

 

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

第一,培养兴趣,缩短适应期。

1,预习中,通过自我解决教材中的问题培养兴趣

2,将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习的兴趣。

3,创造成功的记录,增强自信,在体验学习的快乐中培养兴趣。

第二,学会整合教材,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第三,努力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实现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转变。

第四,积累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意识。等


 

分析历史学习的三层境界

 

 

今天课程的主要内容:“黑暗”的西欧中世纪------连接古代与近代的桥梁

内容分成5个小点:

1,“中世纪”名字的由来。

2,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

3,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

4,中世纪鼎盛的表现。

5,中世纪时期的欧洲文化。

 

西欧中世纪

 

欧洲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西罗马灭亡至神圣罗马帝国建立的中世纪前期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由于蛮族的入侵和定居引起了罗马帝国的崩溃,几乎造成当时欧洲文化的完全毁灭。西欧的封建制度便是在这一背景下,由日耳曼、罗马和基督教三种因素互相融合,从罗马灭亡后的废墟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骑士制度同样也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是欧洲在封建化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确立起来的封建附庸制度。中世纪中前期的欧洲国家是一种松懈的领土集合体。

 

 

 

 

孩子们说出自己的见解与观点,杨老师最后为孩子们补充说明与总结。

 

 

杨健老师:中学高级历史教师;供职于南海区罗村高中;多年任教高三毕业班,教学成绩优秀;多次获得“南海区优秀教师”、“南海区科研先进教师”称号;

 

 

 

 

 

下午课程:陈英凯老师的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拨

 

陈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课前练习的资料,让孩子们用不同的解法来解答,再与孩子们一起解析各种解法的答案。

 

 

每一种解法都代表着每一种思维,其中应用到的知识点也是不一样的。从题目中分析出知识点以及各种不同解法的步骤。

 

 

 在平时的考试做题中,这些解题思维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也格外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解题的思维多样化。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应对各种题目时得心应手。

 

孩子们都在认真地做题。

 

 

 

老师仔细讲解每一道题的解法。孩子遇到不明白的也会积极提问,老师很耐心为孩子们做出详细的解答。

 

 

陈英凯老师:中学高级数学教师;供职于南海区桂城中学;多年任教高三毕业班,教学成绩优秀;多次获得“南海区优秀教师”称号;



雷州学堂
Leizhou school